「垂疣」又稱為皮角、皮贅、瘜肉、懶散肉(台語),其實是一種無害的良性增生。不過,當垂疣過大仍有可能因扭轉而疼痛,加上它終究不太美觀,也造成了許多人想去除它。垂疣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大部分是良性無害的纖維瘤,並沒有惡性變化傾向,同時也沒有傳染性。只是數量較多或是疣狀物過於醒目,會顯得不美觀。
垂疣 -軟性纖維瘤 (Soft fibroma,skin tag)軟性纖維瘤一般常見生長在脖子、腋下,膚色有莖狀的突出皮膚良性腫瘤,又 稱為表皮乳頭狀瘤 (cutaneous papilloma) 。一般刺激沒有特別痛覺, 為常見之皮膚疾病,臨床上以單發或多發之帶柄息肉狀病灶為主要表現。
中年女性及肥胖者易患,好發於體表皺摺部位 (如跨下、腋下) 。但有愈長愈多,愈長愈大的趨勢。
目前,垂疣(息肉)的治療大致有四種:
1.冷凍治療
2.電燒治療
3.雷射治療
4.手術切除
但是有可能因個人體質因素,會再慢慢再生長出來。
垂疣外形可分三種,顏色由膚色到褐色
1. 最常見的是二至 三公釐 小型多發絲狀突起之形狀。
2. 其次是息肉狀小球形柔軟突出,表面成皺折狀,如乾扁的小型葡萄乾之形狀。
3. 另一種則是較大型球狀肉色、富彈性的突出。
可能為單一或多發性,呈皮膚顏色至棕色、針頭至花生米大小的柔軟腫瘤,垂懸或緊貼於皮膚。垂疣可視為一種纖維性或真皮增生性老化,此外腦下腺功能亢進、糖尿病患及孕婦,都較易出現垂疣,統計上也容易有動脈硬化。一般垂疣並不易誤疹,但絲狀垂疣與絲狀病毒疣外觀上常不易區分。
垂疣病毒疣差異
一般而言,病毒疣在病灶尖端常有較明顯角質化,仔細觀察還可見到末梢分叉;另外較大型之垂疣也可以是一種胎記,一般發生於大腿及臀部。皺折部位的垂疣與病毒疣的關係密切,有相當高比例經基因檢測可以發現與菜花相同的人類乳突狀病毒。稱為「表淺性脂肪母斑」或「肪脂性纖維瘤」。
雷射垂疣病毒疣差異
汽化雷射對於垂疣的去除,均有不錯的效果,可破壞到較深的部分,因為雷射光一層一層淺淺的汽化病灶,所以感染、疤痕等副作用都很少發生。但是少數體質特殊及沒有做好防曬工作的患者,術後可能出現色素沉澱的現象,病灶會暫時變黑,在1至6個月左右會消退,勿需過份擔心。
更多保養新知
請各位朋友們可以追蹤粉絲團動態唷!江醫師會不定期更新減重醫美抗老知識喔
也歡迎給我們按個讚鼓勵喔!
超仁診所:台中市忠明南路373號
Tel: (04) 2376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