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皆知,肥胖很容易導致人體產生「三高」症狀,影響健康;因此,也很可能會影響懷孕的機會。主要因素在於女性荷爾蒙的機制,會受到脂肪組織的干擾,導致排卵異常;連帶可能影響受精、著床的機會。
什麼叫做肥胖?
眾所皆知,肥胖很容易導致人體產生「三高」症狀,影響健康;因此,也很可能會影響懷孕的機會。主要因素在於女性荷爾蒙的機制,會受到脂肪組織的干擾,導致排卵異常;連帶可能影響受精、著床的機會。
什麼叫做肥胖?
肥胖不只容易出現代謝疾病,也會引起氣喘!無論長期過重或短期暴肥,都可能增加孩童氣喘風險。造成氣喘的原因非常多,除了我們比較熟悉的過敏、遺傳等原因,肥胖也佔了其中一個病因,但或許會以為人只是因為胖了,肺活量不足所以會(氣)喘。
肥胖、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與氣喘呈現高度相關,不是因為人胖跑不動的關係。
體脂率老是居高不下?當心!這些多餘脂肪正在讓身體慢性發炎!,若不趕快減重和滅火,併發症將多不勝數,罹癌機率也大增!
一般人對於肥胖的了解,不外乎遺傳體質、飲食不當,或是歸咎於運動量不足等生活習慣所引起,但是醫界最近發現,脂肪細胞慢性發炎,也有可能導致肥胖。這種非特異性的發炎反應,可從血漿中CRP指數測量得知,目前國外也已證實,CRP與成年人的心臟血管疾病有關。
一般認為肥胖只會引起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性疾病,其實睡眠呼吸中止症也好發於體重過胖的患者身上。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典型症狀除了有睡眠中經常出現呼吸困難、甚至暫停性停止呼吸的現象外,往往也會伴隨有白天嗜睡、意識不清的問題。
如果你認為體重機上數字往下掉,就代表減重成功,那就錯了,現在減重新觀念是:健康的減重不能只看體重,更要看體脂肪
。減肥時不能只「減重」,而是要真「減肥」。體脂率過高的人,不但影響健康,帶來三高危機,還是造成老化的元凶,不可輕忽!
什麼才是理想的體脂率?根據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公佈的理想體脂率,30歲以下女性的理想體脂率是17%至24%;30歲以上女性則是20%至27%。偏偏根據衛福部調查,有4成的成年女性(20~39歲),看起來不胖,但皮下脂肪卻過多。
隨著西式飲食大舉進攻台灣,高脂、油炸類的食物,儼然已變成我們不可或缺的飲食之一,日積月累導致三酸甘油脂過高,也就是俗稱的「血油」,容易囤積在內臟,比如血油囤積在肝臟就形成脂肪肝、囤積在心臟就是狹心症、囤積在胰臟,則會增加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
肥胖是一個世界性的議題,年輕人肥胖,日後容易患心臟病。肥胖會令冠狀動脈鈣化,增加患心臟病機會。研究指青少年若長期肥胖達二十年,他們在中年時患心臟病的風險,較體重正常的人高近一倍。隨者生活習慣的改變,高熱量食物攝取的增加以及靜式生活型態,肥胖漸漸成為大家所重視的議題,不僅是外觀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對健康產生重大的影響,肥胖已經被視為如同高血壓、糖尿病一般,是一種慢性疾病,同時影響身體與心理健康,甚至進一步提高罹病率與死亡率。
隨著現代人越吃越好,加上飲食西化,三酸甘油酯這個和吃有關的健康問題才被重視。現代人加強做好三酸甘油酯健康管理,尤其是婦女更要注意三酸甘油酯的數值。除了膽固醇外,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s,簡稱TG)是另一個引發心臟病的危險因子,但是它常被忽視,專家提醒,婦女更要小心注意三酸甘油酯指數。事實上降低三酸甘油酯的指數並不難,定期監控三酸甘油酯數值、改變飲食、運動與保持理想體重,就能維持在標準值之內。
為了方便比較及選擇食物,將其以指數以顏色做區別(如下圖表)--
GI值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David J. Jenkind 在1981年為控制糖尿病的飲食所提出的方法。這個方法是實際測量食物攝取後讓血糖上升多少的數值,
以葡萄糖質100為基準,將每種食物都給予一個GI值,清楚的把這些食物對血糖的影響以數字方式呈現,由數字的高低來判定食物對血糖影響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