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他命D(又稱維生素D)和維他命 A、維他命E與維他命K 一樣,都是脂溶性維他命,也就是容易溶解於脂肪中,因此攝取時最好搭配油脂,才比較容易吸收。但在天然界中僅有少數的食物含有維他命D,那該怎麼辦呢?
當人類的肌膚接觸特定波長的紫外線,波長範圍在280-320奈米之間的UVB,就能觸發維他命D的合成。換句話說,這是一個能夠自體產生的營養素,理論上只要充分接觸陽光,身體就能產出夠用的維他命D 供全身使用。
但除了靠曬太陽接受紫外線產生以外,食物也是另外一種維他命D的來源。來自食物的維他命D 有兩種,通常植物來源的是維他命 D2 ( Ergocalciferol ,麥角鈣化醇),而動物來源是維他命D3(Cholecalciferol,膽鈣化醇)。
最佳食物來源包括:魚肝油、鮭魚、沙丁魚、鯛魚、雞蛋、蝦米、強化牛奶、香菇、苜蓿芽等。維生素D3用是維生素D2的3~10 倍,所以要補充維生素D,以維生素D3為佳。
維生素D本身並無生物作用,必須經過肝臟代謝為25(OH)D以及在腎臟經由25(OH)D 1α-hydroxylase轉化為1α-25(OH)2D才有生物作用。經腎臟產生的1α,25(OH)2D是一種荷爾蒙,經血流分佈至各組織器官,與維生素D接受器(vitamin D receptor, VDR合,產生生物反應。
維生素D的好處
1.免疫功能的角色及疾病預防
大部分的免疫系統細胞都有維生素D接受器,當巨噬細胞及單核細胞感應到病原體時,會強化VDR及CYP27B1 之表現,使1α,25(OH)2D之作用加強,產生更強的抗菌作用。這種抗菌作用需依賴足夠的維生素D,當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時會傷害到先天免疫應,使個體易受感染,會導致全身抗菌能力下降。維生素D也可增強免疫力,減少病毒感染機會。維生素D的免疫調節功能也表現在適應性免疫力(adaptive immunity),包括B淋巴球及T淋巴球。樹突細胞可間接增加活性的1α,25(OH)2D,促使產生Treg 淋巴球,同時抑制T淋巴球產生IL-17。此作用顯示,25(OH)D在預防或治療自體免疫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2.心臟及血管系統之角色
功能受損,造成粥狀動脈硬化。動物實驗顯示維生素D缺乏可能造成內皮細胞功能異常,糖尿病病人補充維生素D可以改善內皮細胞功能。觀察性研究發現25(OH)D濃度與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呈反比,有學者依據這項研究提出推論: 提高血中25(OH)D濃度35 ng/mL,可預防30%男性心肌梗塞。
3.維生素D的防癌/ 治癌作用
現已證實:維生素D的荷爾蒙作用對上皮細胞相關癌症有很強的抗癌作用。維生素D透過以下作用來減少癌症的風險:
①促進癌細胞凋亡;②減少癌細胞增殖及轉移潛力;③減少新生血管;④降低發炎現象。
臨床上,維生素D過低已證明和大腸直腸癌、食癌、口腔癌、胰臟癌及白血病有關。每增加10 ng/mL 之25(OH)D血中濃度,可以降低17%所有癌症發生率及降低29%所有癌症死亡率。有人評估男性癌症死亡率可因每日補充1500 單位之維生素D而減少29%。增加血中25(OH)D濃度至40 ng/mL,減少35%停經後婦女癌症風險。提高血中25(OH)D濃度至50 ng/mL,可減少80%乳癌發生率。
4.維生素D之其他作用
提高血中25(OH)D濃度至50 ng/mL,可減少50%第一型糖尿病。維生素D缺乏時肌肉會萎縮、無力,所以增加血中25(OH)D濃度至40 ng/mL,可減少50%老年人跌倒風險。維生素D攝取不足也與阿茲海默症、憂鬱症風險增加有關。也有研究指出維生素D減少慢性疼痛,預防氣喘發作。
維生素D哪些組群容易缺乏
1.喝母乳的寶寶
剛出生的嬰兒通常很少會被帶出去曬太陽,維他命D 幾乎只能仰賴母乳或配方奶粉。前者要看母親自身的狀況,如果母親體內的維他命D 多,母乳的含量就會高。而配方奶在設計的時候會把維他命D 的缺乏考量進去。為了避免寶寶有維他命D 缺乏的情形發生,有兩件事情要注意,一是媽媽自己要有充足的維他命D;如果媽媽維他命D 的濃度較低或哺乳期間拉長,那麼就可考慮讓寶寶額外補充維他命D。
2.年長者
年長者肌膚合成維他命D 的效率比年輕人差,加上很多長輩會長時間待在家裡、飲食攝取也不足,都是年長者容易缺乏維他命D 的原因。此外,在美國有半數髖骨骨折的美國老年人血中 25(OH)D 的濃度小於 12 ng/mL 。
3.很少曬太陽的人
含有維他命D 的食物不多,如果平常就鮮少吃魚類、蘑菇之類的食物,那麼整天待在室內,假日也不太外出走走的人,就是要注意了。
4.皮膚黑的人
維他命D的合成位置在肌膚表皮層的基底層及棘狀層,而能吸收紫外線的黑色素也分布在表皮層。皮膚黑的人意味著表皮裡面有較多的黑色素,當越多的能量被黑色素給吸收掉了,可用來生成維他命D3 的能量就少了。
5.患有發炎腸疾病(IBS)與其他引起脂肪吸收不良的疾病
維他命D 是脂溶性的營養素,必須與油脂一起待在一起才會有好的吸收,而患有 IBS 或是脂肪吸收不良的人,因油脂的消化受到阻礙,也連帶影響了脂溶性營養素的吸收。
6.肥胖或有做過胃繞道手術的人
BMI 超過 30 的人血中 25(OH)D 的濃度會比體重正常的人低,換句話說,肥胖的人會需要比常人補充更多的維他命D 才行。肥胖並不會影響肌膚合成維他命D 的能力,可能是皮下脂肪阻礙維他命D 釋放到血液循環裡的關係。此外,做過胃繞道手術的人,少了小腸上段的吸收過程,因而影響維他命D 的吸收。
如何知道自己體內維他命D 是高還是低?
現代醫學是以抽血檢驗 25(OH)D 的濃度,來間接了解身體維他命D 的濃度。25(OH)D 在體內的半衰期有三個禮拜,是穩定的供給指標。所以目前評估一個人的維生素 D 是否足夠,是檢測血中的 25(OH)D 濃度。現在美國和台灣的骨鬆治療,建議血中 25(OH)D 的濃度,要在 30 ng/ml 以上。
維生素D3是天然維生素D的一種,是脂溶性維生素,它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提高人體對鈣和磷的吸收。簡單地說,維生素D3是幫助鈣吸收的。我們都知道補鈣的重要性,但是如果缺乏維生素D3,鈣就不能夠被很好的吸收。所以補充維生素D3比補鈣本身更重要。只有攝入足夠量的維生素D3,才能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江醫師會不定期更新保養資訊喔!
瞧瞧部落格的保養教學,可以更懂得如何保持體態喔!!
也歡迎到超仁粉絲專頁按個讚給我們鼓勵鼓勵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