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經常可以看到身體各種部位出現『發紅、癢疹、脫屑、表皮組織液滲出、皮膚苔蘚粗糙化』等症狀,因此而困擾的患者。許多這類型的患者,最常見的疑惑便是在不同的門診之間得到的診斷名詞都不一致:
『醫師,有的醫師說我是濕疹,有的說我是異位性皮膚炎,還有說是神經性皮膚炎的,那我到底是什麼問題啊?』
在醫學上,我們大多用『濕疹-Eczema』,來泛稱這類具有『發紅、癢疹、脫屑、表皮組織液滲出、皮膚苔蘚粗糙化』等症狀的病症,而在其中的細分名詞,包含了小朋友常有的異位性皮膚炎、婦女族群的富貴手、成中年人的神經性皮膚炎、工作環境造成的接觸性皮膚炎、汗皰疹、脂漏性皮膚炎⋯⋯等等診斷。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皮膚過敏性發炎疾病,容易反覆發作。大約有3%∼5%的孩童患有異位性皮膚炎,有60%會在一歲前發病。嬰幼兒的異位性皮膚炎,病症多出現於膝蓋、手肘、臉頰附近的皮膚,青少年及成人則好發於手腕、手肘、膝蓋或是腳踝彎折處,臉部及頸部也常發生。
由於異位性皮膚患者會因為皮膚發癢,而用手去抓,容易起疹子,起疹子後又會發癢,就這樣惡性循環,使皮膚「苔癬化」,變厚變硬,顏色也會變得比較深,使得皮膚表面看起來粗粗的、髒髒的。
異位性皮膚炎症狀
1.搔癢
2.會有紅疹、溼溼的紅疹、瘡痂、皮膚表面變硬、皮膚細微剝落等症狀。
3.容易在額頭、眼睛、嘴巴四周、嘴唇、耳朵一帶、脖子、手肘內側、膝蓋後面、軀幹等處發病,而且容易出現在相同身體部位的左右兩側。
4.症狀不斷反覆出現。
5.嬰兒會持續兩個月以上,成人會持續六個月以上。
●嬰兒期 (2~6個月)
發病部位:臉頰、額頭、頭皮
特徵:紅色小丘疹、小水泡
●幼兒期
發病部位:膝蓋窩、軀幹、四肢內側、臂彎
特徵:苔癬化
●成人期
發病部位:臉、頸、胸、四肢屈側
特徵:白色糠疹、皮膚變厚、紋路加深
導致皮膚過敏的原因很多,包括遺傳、體質、灰塵、害蟲等過敏原,以及壓力、加工食品及汙染物的影響。
濕疹的保養與預防:避免刺激、溫和清潔、積極保濕
醫美護膚療程
活水導入療程
適合敏感性肌膚,藉由具高穿透性且細微按摩的超聲波,能增加細胞通透性,將活水凝膠導入肌膚基底層,活水凝膠持的膠體,能幫助肌膚補足水份,另含有蘆薈、B5成分,能幫助修復肌膚,使肌膚立刻飽滿潤澤。
江醫師會不定期更新保養資訊喔!
瞧瞧部落格的保養教學,可以更懂得如何保持體態喔!!
也歡迎到超仁粉絲專頁按個讚給我們鼓勵鼓勵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