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發炎導致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形成的過程就像是一連串的骨牌效應,起始於發炎物質的入侵。「強悍的」發炎物質潛進血液,在循環系統中伺機而動,不僅釋放多種「毒素」:趨化性物質及細胞素,也想盡辦法「說服」內皮細胞,希望能打通進入血管壁的管道。
內皮細胞位於血管壁的內表面,是偵測與防禦外來物質的第一道防線,若不敵發炎物質的攻勢,則內皮細胞的結構被迫改變,使原本緻密的排列變得鬆散而有空隙,造成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而大開方便之門,讓原本在血液中流動的物質,尤其是膽固醇,能夠趁機進入血管壁,並且滯留沉積在血管內膜的下方。
在動脈硬化的早期,內皮功能失全是最早發生,特別是西方式飲食人群中早期可發現。發炎的循環指標與發生心血管事件息息相關。發炎所誘發的反應物質不僅標示心血管事件增加,意味著病理病程變重。因此由食物及微營養策略來降低冠狀心臟疾病之發生率是可行的。
最基本的策略是減少飽和脂肪以及反式脂肪之吸收、充足的Omega-3脂肪吸收以及高纖、低脂的水果、蔬菜、堅果以及全穀類的攝取。
伴有天然的抗氧化物及微營養的補充諸如:牛磺酸、茄紅素、異黃酮、花青素(葡萄子)以及紅麴或紅酒之攝取白藜蘆醇。
日常採取限鹽、限糖、限膽固醇飲食、限油飲食!!
怎麼吃才健康?
現在我們知道,想要維持心血管健康,降低低密度膽固醇、反式脂肪才是關鍵。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你可以嘗試「得舒飲食 (DASH eating plan)」。
[減重][超仁]什麼是dash飲食(得舒飲食)?dash飲食應該怎麼吃?
這種降低血壓的飲食原則,其實也可用來降低血液中的飽和脂肪濃度,並為身體補充所需的鉀、鈣、鎂、纖維、蛋白質等營養素。
得舒飲食重點如下
食用全穀類(糙米、胚芽米、全麥麵包等)
食用番茄或深綠色蔬菜
吃新鮮水果,而非水果罐頭或加工食品
以低脂、脫脂牛奶取代全脂牛奶
吃白肉,少吃紅肉
選用植物油,減少油炸食物攝取量
減少鹽分攝取
發炎所誘發的反應物質不僅標示心血管事件增加,意味著病理病程變重,因此由食物及微營養策略來降低冠狀心臟疾病之發生率是可行的。
除了改變飲食方案,某些食物或營養素也能幫助降低血脂,但食用前應與醫生或藥師充分討論,以免食用過量或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
降 血 脂 食 物
紅 麴
紅麴雖可降低膽固醇濃度,但食用期間若有服用降血脂藥物 statin,可能會併發橫紋肌溶解症。
燕 麥
燕麥可減少身體吸收膽固醇,但曾有報告指出,過量攝取可能使三酸甘油酯升高,提升心血管疾病與急性胰臟炎風險。
魚 油
魚油可維持血管彈性、減少血管硬化機會,補充時須注意,避免與抗凝血藥併服,有導致出血的可能。
堅 果
例如南瓜子、亞麻仁子、芝麻、核桃、腰果等,適量食用可降低 LDL-C 濃度,選購時應避免經油炸、鹽巴調味的堅果。
大蒜、洋蔥
洋蔥富含類黃酮,能有效預防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的發生。 洋蔥還有提升好膽固醇的效用,能夠軟化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促進引起血壓升高的鈉鹽等物質的排泄,因此既能調節血脂,還有降壓和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但是洋蔥不可煮得太熟,否則效用會降低。
Q10、薑黃素、茄紅素
陳妙齡補充,有些抗氧化成分如Q10、薑黃素、茄紅素等,也能阻止脂肪氧化,減少其堆積於血管,應有降低日後血栓、心肌梗塞的風險,但一般仍建議諮詢醫師後再服用。
綠茶/兒茶素
茶中的兒茶素類是決定茶葉品質優劣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來的一些代謝症候群研究發現兒茶素是一種很不錯能同時降低血膽固醇、壞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及血壓等多項指標的保健食品。
大豆蛋白(異黃酮)
大豆所含的異黃酮,被發現其化學結構與生理功能近似雌激素,而被稱為「植物性雌激素」。女性於生育期年齡時,其卵巢分泌的雌激素能保護血管內皮、促進造骨細胞活性及抑制蝕骨細胞的活性,以致不易有血管疾病與骨質流失現象。許多研究顯示於更年期補充大豆異黃酮(又稱植物雌激素),除可降低更年期的諸多不適現象外,更可降低血清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等。
江醫師會不定期更新保養資訊喔
瞧瞧部落格的保養教學,可以更懂得如何保持體態喔!!
也歡迎到超仁粉絲專頁按個讚給我們鼓勵鼓勵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