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眼就如同腳底板上粘了一顆小石頭,只要踩到地面就會痛得哇哇叫~但是雞眼、繭、疣,卻是常常分不清楚,下表與圖片讓你快速了解其中的差別:
繭
因為死皮細胞堆積而成,在腳趾處形成厚厚的或變硬,它們包括像圓柱形一樣有一點,它們會壓到底下的神經引起疼痛,繭是一種常見的足部問題,它會長在腳趾、腳尖、和外側處,因為持續的摩擦和穿鞋的壓力,會使繭發炎,有一些繭的形成被稱為軟組織繭。穿緊鞋子常會造成我們的腳長繭,穿高跟鞋、太緊的彈性襪或襪子、變形腳趾、鞋子太鬆造成向前摩擦和滑動,都可能是原因之一,軟性的雞眼(是由骨突所造成)會因為前足的出汗而形成,產生繭的形成,也會和滑液囊炎併發為潰瘍(潰爛)。
雞 眼
雞眼不會傳染,是因為長期摩擦導至表皮的角質層增厚,產生類似繭的變化,走起路來就會疼痛。因為是摩擦產生,所以多半發生在和鞋子長期摩擦的位置,如拇趾外側,小趾頭,或是有些人因拇趾外翻,或是因為疾病、外傷開刀後(如中風或骨折後)重心改變,所以趾頭和趾頭相互摩擦的位置也會產生雞眼,另外在足掌前側,因為是重心所在處,也有很多人會有雞眼的產生。
要治療雞眼,最重要就是要挑選一雙適合的鞋子,平底厚底,而且前端是寬版的鞋子是最好的,不合腳的鞋子,或是高跟鞋,最容易導致雞眼的產生。如果喜歡運動的人,可以選擇穿著較厚的棉襪。此外醫療器材行也提供不同型式矽膠鞋墊,可以防止過度摩擦。醫師會適情況給予外用水楊酸類的藥物軟化角質,嚴重的話會輔助冷凍治療等減輕雞眼的產生及症狀。
雞眼如何保養與預防?
雞眼的治療其實並不困難,但重點是要避免復發。
因為雞眼的成因就是「過度摩擦」,必須想辦法降低鞋子和地面與腳部的摩擦,否則雞眼很容易又會在同樣的地方再冒出來。
雞眼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這麼做:
1.穿合腳的鞋子,給你的腳趾適度的空間。在穿鞋的時候,可以試著動動腳指,如果腳趾完全沒辦法動,那代表鞋子就太緊囉!如果是因為腳部天生形狀比較奇特,穿一般鞋子都會磨到的人,就要考慮去訂製鞋子。
2.穿著襪子。穿襪子可以降低鞋子跟腳部的摩擦。
3.可以使用鞋墊或者是 OK 蹦或其它可以降低腳部和鞋子摩擦的道具。
4.適度使用溫水泡腳,可以讓角質軟化,之後在磨除增生的角質時會比較容易。
5.加強保濕。可以在腳部使用溫和的乳液,也能讓角質軟化。
病 毒 疣
病毒疣是由人類乳突病毒引起的皮膚病,病毒多存在潮濕環境,包括浴室、泳池、三溫暖、溫泉附近;如果光著腳丫子走路,而腳底破皮或有傷口,就可能感染病毒。
初期病毒疣症狀不明顯,皮膚表面冒出小顆粒,有如白色小點,時間一久就會出現不規則形狀的突出硬塊。如果發現手腳皮膚出現小硬塊久久不消,就應提高警覺到院接受診治。
治療與預防
病毒疣大多侵犯皮膚表皮,易使表皮逐漸增厚,走路時如壓迫患部就會疼痛,如果不治療,病灶會變大、變多,並傳染給其他人。治療病毒疣的方法目前有電燒、冷凍治療、腐蝕藥水等,目的都是破壞增厚的表皮,其中以冷凍治療為主,透過極低溫的液態氮破壞病灶組織,治療時間大約需要兩個月。
建議不要赤腳走路、避免出入地面潮濕的公共場所、腳底保持乾爽、避免腳部出現傷口、腳步不要太快以免磨擦破皮、不要共用拖鞋。
雞眼和繭是腳部皮膚長期受到摩擦和壓迫所致,只要移除壓力源就能獲得大幅改善。
相對於雞眼和繭,疣的復發率較高。選擇合適的鞋子、改善運動技巧,都能有效預防長雞眼和繭。至於病毒疣的預防,則要從改善個人衛生習慣,以及避免接觸可能會感染的環境著手。
雞眼和繭通常不會為運動員帶來太大的不便及困擾,而且在解決壓力源後大都能康復。倘若持續感到不適,可以尋求冷凍治療、切除、雷射治療或其他療法來改善症狀。
江醫師會不定期更新保養資訊喔 瞧瞧部落格的保養教學,可以更懂得如何保持體態喔!!
也歡迎到超仁粉絲專頁按個讚給我們鼓勵鼓勵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