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血糖過高代謝障礙。病人早期症狀不明顯,繼之有煩渴、多尿、易餓多食、疲乏消瘦、皮膚瘙癢等。因糖尿病引起的失明者比一般人多10-25倍,糖尿病性壞疽和截肢者比一般人多20倍。
糖 尿 病 的 併 發 症
糖尿病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疾病。糖尿病又被稱為文明病。生活水準愈高愈有增加的趨勢。尤其以四十到五十多歲的中年人較多,大多是在社交活動頻繁時期,常為各種慢性併發症所苦惱。
(一)糖尿病性神經障礙
這是糖尿病的併發症中,最常發生的。有多發性和單發性兩種。前者是指知覺性神經障礙(痛覺、溫度覺、觸覺的異常)和自律性神經障礙(胸部、腹部的臟器和血管機能的異常)。後者是指腦神經障礙、孤立性末梢神經障害、肌肉萎縮。
(1) 知覺障礙
症狀的特徵是左右對稱、從下肢遠位發起,有麻痺、熱、鈍、電擊痛的感覺。有時上肢,體幹部也有。在安靜時或夜間發痛的居多。對於振動覺(深部知覺)的降低,常常在發病初期就出現,請注意。
(2) 運動障礙
從四肢遠位部分發起,是兩側性的肌力衰退。嚴重時,起立困難且無法行走。
(3) 自律神經障礙
這是比較慢發的症狀,有起立性低血壓(由蹲位站起來會發暈)、發汗障礙(有的部位無汗、有的部位多汗,進餐時在顏面、頸部多汗的現象也不少)、消化器官障礙(以便秘居多、也有下痢不止的)、排尿障礙(膀胱無力、排尿困難,容易引起膀胱炎、腎盂炎)、瞳孔調解異常、性無能等。
(4) 腦神經障礙
動眼神經麻痺(眼瞼張不開)、顏面神經麻痺(講話時嘴角歪斜)。
(5)孤立性末梢神經障礙
在大腿、腓骨、正中、尺骨等神經路線上,容易受到壓力的地方引起知覺性或運動性的障礙,或者是兩種混合性障礙。
(6)肌肉萎縮
在大腿臀部和手掌上的肌肉可以看出來。
(二) 糖尿病皮膚併發症
罹患了糖尿病以後,身體的抵抗力便會減弱。因此,細菌與黴菌容易繁殖。如果皮膚有糖分累積時,即會引起化膿,進而使末稍神經受到刺激而發癢。
(1)糖尿病性壞死症
最主要出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身上,由手指腳指的微血管,末稍神經等循環障礙所引起的,有時也因外傷,燒傷或化膿的情形產生。手足前端逐漸焦黑壞死、皮膚剝落。皮膚剝落部分會慢慢恢復,必須注意,別讓細菌侵入,否則由葡萄球菌侵入,引起敗血症時,必要時將患部切除。
(2)皮膚搔癢
皮膚上含有過多糖分,刺激到末稍神經,於是就會發癢,而陰部發癢往往是尿液含糖分最高的地方,特別是女性,夜晚入睡後,癢得最厲害,常會在不知不覺癢得抓破皮膚,這就是化膿,細菌繁殖的原因。因此,最好把指甲剪短,儘量避免抓傷。抓傷不嚴重時,還可以洗澡,但是飲食最好盡量避免刺激性太強的食品,尤其是酒精類飲料,少喝為妙,治療方法可以內服抗黴菌劑,或者塗擦用藥膏,效果也不錯。
(3)皮膚念珠菌症
由念珠菌所引起的皮膚病,主要是長在臀部及腋下,罹患這種皮膚病,皮膚會有黏黏的潮濕感,有時候出現麻爛。可用抗念珠菌劑,硫酸鋅油塗抗,保持患部乾燥。
(4)帶狀泡疹
受到痘病毒的感染,長出小水泡,很容易引起神經痛,通常糖尿病患者若得此病,病情會比較嚴重。長水泡時,為了防止細菌感染最好避免入浴。
(三)糖尿病腸胃道併發症
高血糖在體內形成的代謝產物,可以損傷管理胃腸的神經,再加上此時某些激素的紊亂,一起使胃腸道運動功能紊亂,於是糖尿病性胃腸神經病變就發生了。糖尿病性胃腸神經病變,主要是引起胃腸運動功能紊亂,影響的部位不同,表現也可能不一樣。
(1)胃:會造成胃的「癱瘓」,胃裡面的東西沒法排到腸子裡,這被形象地稱為「糖尿病性胃輕癱」,患者可能會常感到沒胃口、噯氣、噁心、嘔吐、腹脹等;
(2)小腸:若是支配小腸的神經發生病變,患者就可能突然發生腹瀉,少的每天 3~5 次,多的一天 20~30 次,晚上更嚴重,量很多,像水瀉,但是一般沒有腹痛、便血,有時候連著幾天,有時候連著幾周;
(3)大腸:這種情況就有可能變成便秘,甚至引起腸梗阻。
以上些症狀並非單一產生,而是在代謝異常下,血管產生病變後所引發的合併症。通常,當你首次發現症狀時,可能病情就已經不輕了。所以糖尿病的治療愈早愈好,最好能以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徹底控制。
糖 尿 病 的 防 治
當人體的某部分器官發生疾病時,治療的重點是,不要使產生疾病器官的機能過分活動,宜使其休息,減少負擔。因此,糖尿病的治療以恢復血糖的正常值為治療目的,有關治療法的主題可以說是食物療法和運動療法。使用這兩種方法沒有效果時,即併用胰島素注射療法與口服藥療法。在病症嚴重時,僅使用食物療法是不行的。如患糖尿病性昏睡或有併發症而不嚴格的限制飲食,就要借助胰島素或內服藥,以控制血糖或尿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