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目前仍只是一群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的總稱,而非是一個疾病。國民健康局針對國人訂定的診斷標準是以下 5 項因子中,若包含 3 項或以上者 就屬代謝症候群。
(1)腹部肥胖:(腰圍:男性≧90cm、女性≧80cm)。
(2)高血壓:收縮血壓(SBP)≧130mmHg / 舒張血壓(DBP)≧85mmHg。
(3)高血糖:空腹血糖值(FG)≧100mg/dl。
(4)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HDL-C):男性<40mg/dl、女性<50mg/dl。
(5)高三酸甘油酯(TG)≧150mg/dl
造成代謝症候群的原因
主要原因與現代人生活、飲食型態的改變及體能活動量不足,導致肥胖者日漸增多。腰圍過大之腹部肥胖,代表著內臟脂肪堆積過多。
內臟脂肪較皮下脂肪活躍,且內臟脂肪比皮下脂肪在心血管疾病之影響更有關係。內臟脂肪的活性大,會釋放出游離脂肪酸,產生胰島素阻抗作用,引起代謝異常,進而造成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危險因子聚集。
造成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因素
1. 年 齡 :研究證實代謝症候群之盛行率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
2. 遺傳因子 :家族中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者、肥胖、心血管疾病史。
3. 不良的生活型態
飲食型態:長期食用低纖維、高糖、高油、高鹽飲食習慣的人
運動習慣:體能活動量少的人,發生代謝症候群的比率是常活動者的 1.7到 2倍
吸菸習慣:長期吸菸者,發生代謝症候群的危險是不吸菸者的1.5倍。 吸菸量愈大危險性愈大,且戒菸需一年以上才能降低其危險性
喝酒習慣:長期過度飲酒,易造成腹部肥胖。
嚼檳榔:研究顯示嚼檳榔會增加代謝症候群的發生。
每天嚼檳榔1~10顆者,發生代謝症候群的比率是不嚼檳榔者的1.7倍。
每天嚼檳榔超過10顆者,發生代謝症候群的比率高達2.4倍。
嚼檳榔習慣超過10年者,發生代謝症候群的比率是不嚼檳榔的1.6倍。
4. 心理壓力 :壓力導致內分泌失調,增加代謝症候群的發生。
什麼是胰島素阻抗?
當細胞或組織對胰島素產生對抗,使得胰島素敏感度降低,胰島素在週邊組織或細胞無法發揮作用,導致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此時胰臟會代償性的產生更多胰島素來幫助血糖降低,造成高胰島素血症,進而發生第2型糖尿病及血壓升高、血脂異常等情形。
預防代謝症候群五絕招
1.健康的吃:盡量選擇「三高一低」的飲食,即「低糖、低油、低鹽、高纖」。多吃蔬菜,適量攝取水果,若外食則盡量少選擇加工和油炸的食物,可選擇蒸、煮、涼拌、川燙類的食物,肉類方面則儘量以白肉取代紅肉。
2.多運動:能站就不要坐,要活就要動,運動一分鐘,多活四分鐘。盡量達到每天有30分鐘的中強度體能運動,如騎腳踏車、快走、走樓梯、爬山等。
3.定期健康檢查
4.不吸煙、少喝酒
現代人的壽命比以前延長許多,但慢性病的比例也增加許多,尤其有代謝症候群者將來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等疾病機率高很多,所幸代謝症候群是可以預防的,重要的是要及早改善運用五大絕招,來避免疾病的發生。